文献速递第期射频消融区域中幽灵

大家早安,针对前两篇射频和微波消融后可以进行病理活检并不影响结果的临床研究文献,大家也许还有一些疑问,今天的动物实验研究完美解释了消融术后肿瘤细胞的形态保持时间,会进一步帮助大家释疑。

射频消融区域中幽灵细胞的评估摘要背景与目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了射频消融(RFA)后病变中的死细胞与存活肿瘤细胞在形态上相似,因此被称为幽灵细胞。但是,尚未系统地进行证明幽灵细胞能持续多长时间的研究。方法:通过将VX2肿瘤组织植入48只新西兰兔肝脏中建立肿瘤模型。两周后,这些肿瘤用RFA消融。在治疗后第0周,第1周,第2周,第4周,第8周或第12周切除病变,并用苏木精和曙红(HE)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对样品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查细胞的存在及其经历的形态变化。结果:RFA后四周,HE染色的幽灵细胞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形态变化,NADH染色显示没有活细胞。RFA后八周,细胞结构变得不清楚。RFA后十二周,不再存在幽灵细胞。结论:幽灵细胞的形态特征至少可以维持4周,在此期间HE染色不能用于区分幽灵细胞与残留肿瘤细胞。细胞活力的NADH染色对于区分残留肿瘤细胞和幽灵细胞是必需的。该证据增加了我们对用于实体瘤的RFA机制的理解。介绍射频消融(RFA)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用于治疗肿瘤的微创方法。研究人员发现,在高温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参与肿瘤细胞组织的癌细胞酶和蛋白质会迅速被固定。细胞的形态结构得以很好地保留,因为它们在自溶之前是固定的。尽管已死亡,但经过处理的组织在形态上与存活组织相似。结果就是所谓的幽灵现象,这些残留的细胞称为幽灵细胞。由于用苏木精和曙红(HE)染色的幽灵细胞无法观察到形态学特征的明显变化,因此很难将它们与存活的肿瘤细胞区分开。通常不了解为什么肿瘤消融不完全,特别是在RFA治疗肝肿瘤后进行肝切除或肝移植手术的患者中。如果在手术后对肿瘤样品进行病理检查,HE染色将显示消融区域内存在活的肿瘤细胞,这将导致一些误解。尽管了解了幽灵细胞现象,但尚未系统地进行评估幽灵细胞持续时间的研究。兔肝VX2肿瘤模型与人类肝癌相似,通常用于肝癌研究,尤其是研究RFA,微波和激光等局部治疗后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使用还原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以正确区分幽灵细胞与残留的VX2肿瘤细胞,观察幽灵细胞存在多长时间,并表征其随时间的形态变化。结果:在RFA之后即刻,在40倍放大率下,消融边界到达肿瘤边缘的正常肝组织。在消融区域观察到大面积组织坏死(已经通过肉眼检查,坏死区域变灰变硬)。在消融区域的充血周边,仅可见外缘受损的细胞,可见的核破碎和崩解以及血管的凝结(图2a)。当相邻的切除部分用NADH染色时,蓝色的活组织仅在消融区域外可见,表明靶细胞丧失了其代谢活性(图2c)。但是,在倍的放大倍数下,观察到一些失活的细胞散布在整个消融区域中(图2b)。这些细胞与存活的肿瘤细胞没有明显区别。消融区全细胞中幽灵细胞的相对比例能够达到84.3%,并散布在整个消融区域。此外,受损细胞(核碎片,崩解,浓缩)约占8.2%,并散布在消融区域的外边缘。血管和纤维组织的凝结在一起约占7.5%,并散布在整个消融区域。RFA后一周,NADH染色显示消融区域中不存在活细胞。但是,HE染色显示存在幽灵细胞,与存活的肿瘤细胞没有明显的形态学差异。RFA后两周,在的放大倍数下,仍然看到在消融区域中散布着幽灵细胞(图2e),通过NADH染色确定,该细胞无活性(图2f)。在受损区域之外发现了大量胶原蛋白。RFA后四周,NADH染色显示消融区域不包含活细胞(图2i),HE染色显示在形态上与存活肿瘤细胞相似的幽灵细胞,但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较浅(图2h),胶原纤维增生且致密,围绕着消融区域,在受损区域很明显。RFA后八周,在凝血坏死病变中只能发现一些残留的坏死肿瘤细胞的轮廓。总体结构难以确定,但明显不同于存活的肿瘤细胞。射频消融后十二周,在消融区域观察到大面积的均匀但浅染的红色组织,在该区域中,使用更高的放大倍率既无法识别肿瘤细胞,也无法识别幽灵细胞(图2k)。

图2.(a–c)RFA治疗后立即从兔身上获得的VX-2肿瘤。经过RFA处理后,如“材料和方法”部分所述,将兔子处死,切除肿瘤,并用HE和NADH进行染色。(a)HE染色,放大倍数40;(b)HE染色,放大倍数;(c)NADH染色,放大倍数40。(d–f)RFA治疗后2周的兔VX-2肿瘤。(d)HE染色,放大倍数40;(e)HE染色,放大倍数;(f)NADH染色,放大倍数40。(g–i)RFA治疗后4周的兔子VX-2肿瘤。(g)HE染色,放大倍数40;(h)HE染色,放大倍数;(i)NADH染色,放大率40。(j-l)RFA治疗后12周来的兔子VX-2肿瘤。(j)HE染色,放大倍数40;(k)HE染色,放大倍数;(l)NADH染色,放大倍数40。doi:10./journal.pone..g

讨论幽灵细胞维持的时间表典型的消融区域在病理学上被分为三个同心圆,电极位于中心:区域A,电极周围的碳化区域;B区,消融病变的苍白区域;C区是充血带。我们的结果表明,自RFA那天起,在充血带和中央电极周围的碳化区域之间的受损区域中就存在幽灵细胞。这种类型的非存活细胞在RFA后最多可持续4周,但除较浅的细胞染色外,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通过HE染色不能将这些幽灵细胞与活的肿瘤细胞明确区分。消融区域中整个细胞中幽灵细胞的相对比例能够达到80-90%,并散布在整个消融区域。许多因素也许会影响幽灵细胞的比例。例如,手术技术,RFA针的类型,设备的功率等。但是,在RFA治疗后8周,凝固坏死区仅发现了一些残留的坏死肿瘤细胞的轮廓,这些轮廓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并且染色程度更浅。坏死性病变和这些坏死性肿瘤细胞因此可以容易地与存活的肿瘤细胞区分开。RFA后十二周,消融区域中的所有幽灵细胞均消失了。解释幽灵细胞存在的一种可能机制是,射频诱导的高温凝结作用固定了细胞结构并阻止了溶酶体酶的释放,从而延迟了自溶作用。此外,由于受损的肿瘤血管使炎症细胞无法浸润该区域并参与组织自溶,因此可以保留细胞结构。原文:WangQ,HuangJ,MaK,LiT,ChenM,etal.()EvaluationofGhostCellSurvivalintheAreaofRadiofrequencyAblation.PLoSONE7(12):e.doi:10./journal.pone.

译者述评:

消融后的肿瘤组织会在HE染色上维持病理形态特征到4周;考虑原因是消融的高温凝结作用固定了细胞结构并阻止了溶酶体酶的释放,从而延迟了自溶作用,另外由于受损的肿瘤血管使炎症细胞无法浸润该区域并参与组织自溶,因此可以保留细胞结构;这一研究也为消融术后进行活检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译者简介:

靳勇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医院介入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微创综合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创新产业联盟肺癌消融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治疗委员会常委、江苏省介入医学会委员兼妇幼介入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妇幼学会妇产介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介入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曾荣获苏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苏州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中核宝源优秀共产党员及青年文明标兵、苏州市医德医风标兵、苏大附二院“十佳”医生等称号。

专业特长:

1.肝硬化消化道大出血、顽固性腹水、门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2.肝癌、肺癌、肝血管瘤等良恶性实体肿瘤的介入微创治疗

3.食道、胃肠道、呼吸道狭窄及胆道梗阻的介入微创支架治疗

4.出血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

5.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6.痔疮的介入微创治疗

7.创伤性淋巴瘘的介入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读书、健康、微创介入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pwkh.com/bzbk/14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