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权早期诊断,就不会谈胃癌色变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消化系统肿瘤之首。相比欧美人,中国人的胃受伤几率更高,更易被胃癌盯上。但胃癌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率可达90%。
很多人对胃癌存在认识误区或者根本不了解的地方,我们一起来了解以下。
1、胃癌是否有人种、地域、年龄等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显示,中国新增胃癌病例为40.5万人,占世界新增病例的42.5%。事实上,胃癌的人种、地域差异较明显。东亚地区是胃癌高发区,中国、日本、韩国3个国家的胃癌总人数约占全球的70%左右。这与该地区的人种遗传性,饮食中烧烤、腌制类食物吃得较多,吸烟率高等因素有关。
具体到大陆地区,胃癌也更“青睐”偏好高盐饮食的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或相对贫困地区的人群,如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甘肃、内蒙、东北三省等地。从年龄上看,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五十八九岁,但患者从几岁到90多岁都有。
我碰到的最小患者年仅9岁,具体病因不详。近10年,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处于总体平稳、略有上升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发病率增速较快,高于全国水平,且绝大多数属于弥漫型胃癌,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2、胃癌有癌前病变吗?主要症状有哪些?
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是患胃癌的高危因素。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水平、多阶段的发展过程。早期的胃癌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只有上腹部不适、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饱胀、嗳气,少数可能会有黑便或呕血。而一旦症状较明显,往往说明胃癌已进入中晚期,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逐渐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可出现持续性上腹痛,有呕血及黑便等。
3、哪些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如何早期发现?
有肿瘤家族史的人
在两三代的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其得胃癌的几率就会更高。应对方法是: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提前10年左右,做专业的肿瘤筛查,针对胃癌应做胃镜检查,每隔3年做一次,具体可根据医生建议。比如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为55岁,那么在40岁时就应做第一次胃镜检查。
有长期吸烟、饮酒,特别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
这些习惯会对胃造成较严重的损伤,应及时调整。
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病的患者。
患有这些疾病的人要积极治疗,防止疾病进展,医院复查。
4、如果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就会得胃癌吗?
有些胃病是胃癌的高危因素,需要引起重视,但有胃病,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胃癌。胃溃疡与胃癌明确相关,会加大患癌风险。长期、严重的慢性胃炎,如出现萎缩性改变、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人,必须严密观察。生活中,及时告别不良习惯,戒烟限酒,少吃油炸、高盐食物等。此外,每年定期要看消化专科医生,他们将视你的具体情况,给出做胃镜、用药等具体建议。
5、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关系有多大?
幽门螺旋杆菌是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它与某种类型的胃癌有一定相关性。如果查出幽门螺旋杆菌是阳性,且合并有慢性胃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将来患上胃癌的风险较高,应及时清除。不仅本人应清除,家人也应及时检查,同时清除。
6、做胃镜很痛苦,没有其他更好的检查方法吗?
检查胃镜如果不采取无痛措施,的确会比较痛苦。但目前来看,要想查出早期胃癌,只能通过做胃镜;用其他方式能查出的胃癌,已不是早期,而胃癌的期别,直接影响着治愈率。
胃镜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中,通过底部镜子一样的探头,医生能直视胃部,将胃看得一清二楚,不放过一点细微变化。胃癌的早期表现非常隐秘,可能跟我们手上长了一个小斑块一样,只是胃黏膜的颜色发生了一点变化。目前的CT、造影等技术,能扫描出一定直径的胃部病变,但无法捕捉到如此细小的变化。因此,该做胃镜的人千万别犹豫。
7、胃癌诊断有“金标准”吗?治疗胃癌的方法有哪些?
胃镜加病理活检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这是定性诊断,随后还要进行分期诊断。手术、放疗、化疗、支持治疗等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其中手术是治愈早期胃癌的主要方法,而多学科综合治疗是目前胃癌最先进的治疗模式。它是基于患者身体状况、病情等综合判定,由相关的多科专家,共同为患者制定一套诊疗方案,这对病情复杂的患者来说,非常有必要。如果患者的分期、诊断等非常明确,则按照胃癌的相关规范治疗即可。
8、如果得了胃癌,该如何科学就医呢?
每次出门诊,我都会遇到一些没得到规范治疗的患者,约占门诊量的1/4,有些不该做手术的做了,不该化疗的化了,胃镜查了一遍又一遍。每当看到这种情况都让我很揪心。要知道,不正规的治疗可能刺激肿瘤细胞生长,加大后续治疗的难度。
第一次诊疗对胃癌患者最关键。如果得了胃癌,
大家一定要明确两点:
第一步,务必找消化肿瘤专科就诊;
第二步,要等医生做好充分的检查和评估后,再做治疗决定。
很多患者十分心急,恨不得今天确诊,明天就手术切除。排队检查?等不及!排队等床位?不愿意!于是,不少患者往往为了尽快治疗,去非消化肿瘤专科或不正规、医院,接受不正规治疗。
胃癌被我们发现时,其实已经长了很长时间了,并不着急这三五天,除非出现穿孔、出血、梗阻等严重并发症,须立即手术。事实上,有些等待是为了更好地治疗,一定要给医生充分了解病人身体状况、分析肿瘤的时间,这样才能为你量身打造一套科学的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胃癌的治疗水平差异较大,患者也可以通过医生是否充分了解你的身体状况、耐受力、病情分期等情况,评判他是否专业。
9、1/3的癌症患者是吓死的,这种说法对吗?
很显然,这种说法过于夸张了。在我30年的从医经历中,我只遇到过一个因恐惧过度而离世的患者。她每天不吃不喝,躺在床上年念叨:“我要死了,我要死了……”我们跟她的任何沟通都无效。12天后,她离开了人世。
事实上,癌症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恐怖,很多人带癌生存,仍活得很精彩。患癌后,一定要调整心态,多与乐观的病友交流。对于康复期的胃癌患者,家人和同事也不必将他们当成“瓷娃娃”一样保护着,什么都不让他们干,反而容易让患者觉得人生没有价值。
写在最后的话:
在我国,胃癌的治愈率平均为30%,在癌症的治愈率中这并不算低。经常听到有人说,某个朋友得了胃癌已经十多年了还挺健康,医生的手术做得好;而有的朋友确诊了半年就过世了,医生的水平不行。其实,具体到个人,治愈率的高低与胃癌分期直接相关。
拿早期癌症和晚期癌症的生存率比,显然没有可比性。与日本60%的胃癌整体治愈率相比,我国胃癌治愈率偏低。主要原因是日本规定50岁以后要开始做首次胃镜检查,其早期患者占60%以上;而在我国,大多数人没有做过胃镜检查,只有10%左右的是早期胃癌患者。由此可见,早期诊断对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
专家介绍王权
教授,主任医师
医院胃结直肠外科
王权,医院胃结直肠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免疫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年获吉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年进入吉林大学免疫学博士后流动站。年留学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学习结直肠癌的腹腔镜微创手术,年于医院进修学习胃肠道肿瘤的腹腔镜手术,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美国Emory大学任访问学者,与美国导师合作从事结肠癌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手术新技术开发。
擅长胃肠道疾病的外科治疗,特别是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的微创(腹腔镜)治疗,以及肠道炎性疾病,食道返流性疾病,食管裂孔疝,腹股沟疝,切口疝的腹腔镜微创治疗,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
王权教授从医20余年,一直坚守临床工作第一线,每年诊治各类病人余例,完成各类手术余例,在胃癌根治手术,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扩大胃肠道肿瘤手术,复杂腹膜后肿瘤手术等各种高难度手术方面有极高造诣。特别是年以来,致力于胃肠道疾病的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开发与探索,在熟练掌握常规手术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手术方式,带领团队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术式,如腹部无辅助切口的结直肠癌手术,全腹腔镜胃癌手术,腹腔镜辅助溃疡性结肠炎的IPAA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经肛腹腔镜微创手术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等。并创新性的将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治疗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结直肠癌术后4天治愈出院,97岁直肠癌老人成功实施腹腔镜保肛手术的医学奇迹,相关系列研究成果先后于年,年两次获得吉林大学医疗成果二等奖,年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年赴韩国,越南,年赴美国,年赴日本,年赴新西兰进行胃肠道肿瘤微创手术的学术交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好评。
亚太地区内镜腹腔镜联合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临床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医院学会肠外与肠内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协作组常务委员,中国研究型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临床肿瘤协作组(东北)主任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委员,吉林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吉林省医学会肠内外营养学会常委,吉林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委员,吉林省司法鉴定协会专家委员,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
王权教授除了在业务上孜孜以求,不断进取,同时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年轻医生,多次获得吉林大学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模范楷模的称号,培养了多名硕士研究生,包括来自索马里,哈萨克斯坦的外籍学生。同时,积极主导和参与科研工作,目前承担各种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sci收录10余篇,与国内外多所大学的著名学者进行深度的学术合作。
来源:spanal医学
责任编辑:吴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