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转奶粉,宝宝频繁吐奶,怎么办
母乳转奶粉,是许多宝宝都会经历的喂哺过程。有的宝宝转奶顺利,短期内就可以开心吃奶粉了。而有的宝宝却问题多多,时常腹胀、便秘甚至吐奶等等。于是有妈妈就问了,宝宝为什么会频繁吐奶呢?难道是奶粉没选好吗?
其实宝宝吐奶是很普遍的现象,通常是由于生理原因导致的,不会影响宝宝健康。具体来说是:宝宝的胃比成人的容量小,呈水平位,食道与胃相连的入口(又称:贲门)比较松弛,一旦进食过多或喂奶后过早翻动等,就可能导致奶水经食道反流并从口中吐出。不过除此以外,宝宝吐奶的原因还有这些:
1、奶瓶不防胀,宝宝吸入太多“气”
如果奶瓶没有防胀气设计,宝宝在吸奶时瓶内就会产生内压;如果瓶内产生内压,宝宝就无法顺利从奶瓶中吸出奶;如果宝宝吸不出奶,宝宝就会从奶嘴处吞咽大量空气。而当空气进入胃部,由于气体较液体轻,必然会往上升、冲开贲门往外跑,此时就会带出少量奶水。
因此,经常吐奶的宝宝,可以尝试使用防胀气的奶瓶(又叫:防吐奶奶瓶)。这种奶瓶在细节上经过特殊处理,可在吸奶过程中避免瓶内产生内压,从而让宝宝减少吸入空气,缓解胀气、吐奶和打嗝等状况。
2、奶粉不消化,宝宝肠胃不接受
宝宝吐奶跟奶粉有关系?没错。宝宝的肠胃道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当大分子的牛奶蛋白进入后,部分宝宝会出现牛奶蛋白消化不良或过敏,进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并导致溢奶、吐奶等问题。因此,容易吐奶的宝宝最好选择更容易消化的奶粉,如水解蛋白奶粉——将大分子牛奶蛋白分解成小分子蛋白,宝宝的肠胃接受度高,从此不再频繁吐奶。
3、奶粉冲调不过关,宝宝喝奶就遭殃
回顾一下你的奶粉冲调步骤,是否曾因奶粉溶解慢而上下猛摇奶瓶呢?那你可要改改了,因为这种做法容易让空气混入奶液,使宝宝在吃奶时无意间吞入大量空气,进而引起溢奶或吐奶。那么奶粉冲调怎么冲?牢记以下三步骤。
①取自来水烧开,待其冷却至奶粉罐上所示温度(通常是40℃)。
②根据奶粉罐上的冲调比例,先往奶瓶中加入温水,然后取适量奶粉倒入奶瓶中。
③套上奶嘴,用双手手掌夹紧奶瓶,沿水平方向来回滚搓,记得动作要温柔哦~
宝宝吐奶需综合判断
除上述原因外,身体疾病也会引起宝宝吐奶,如肠胃不好、上呼吸道感染或先天性幽门狭窄等……不可一味地认为是奶粉没选好造成的。如果宝宝的吐奶比较剧烈,并且伴有其他异常状况(如吐出的奶块有酸臭味等),爸医院做做检查哦~
病理性原因有哪些?
胃食管反流:
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绝大多数属于生理性,多见于小婴儿喂奶后发生的暂时反流及婴幼儿的功能性反流(或称易发性呕吐),不引起病理损害。少数宝宝的胃食管反流为病理性,多是因反流较重或持续反流而损伤了食管黏膜,进而引发炎症。
症状:患儿一般表现为易激惹、睡眠不安、拒食和喂食困难。
幽门梗阻:
幽门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位,正常直径约1.5cm,很容易发生梗阻。由于幽门通过障碍,胃内容物不能顺利入肠,在胃内大量潴留,导致胃壁肌层肥厚、胃腔扩大及胃黏膜层的炎症、水肿及糜烂。
症状:频繁、大量呕吐,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并有严重脱水、低钾及碱中毒等水、电解质紊乱。
肠梗阻:
肠管内(外)的病变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称之为肠梗阻。
症状:患儿可出现腹疼、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