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便血只当痔疮至少是十类疾病

别拿便血只当痔疮至少是十类疾病!

便血:凡是血液经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之为便血。

便血一般见于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或直肠的出血,但偶尔可见上消化道出血。

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等。

便血伴有皮肤、粘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便血一般分为三种形态:

大便中带血

全为血便

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

鲜血便

多为鲜红色

颜色呈鲜红,大多为急性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一些就会凝固为血块。一般来说,鲜红的血便来自肛管直肠疾病。

脓血便

暗血便

脓血便一般是指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液,也有血液,血液外观较为稀薄,有时含有大量黏液。暗色便或含有黏液的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

柏油便

黑便

出现黑便的原因是,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后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造成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在肠道内被硫化物结合后,形成硫化亚铁,使得粪便呈黑色,有时粪便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出血量大于60ml就会出现黑便。

临床案例中,直肠癌是最常被误诊为痔疮的疾病,很多患者在见到自己的便血症状后,也武断地判断自己只是“稍微严重”一点的痔疮,而不再加以检查确诊,结果导致耽误黄金治疗时间,造成“癌症晚期”等严重后果。

一般而言,引起便血有十大疾病

1、痔疮或肛裂、肛瘘

血液一般呈现鲜红色,且不与粪便相混,也不含有黏液,表现为大便后滴鲜血,尤在硬结大便时更易发生。

2、细菌性痢疾

大便常为脓血状,每次量不多,常伴有里急后重感;慢性期为间断性发生的黏液、脓血便。

3、阿米巴痢疾

大便多呈果酱样,颜色偏暗红色,量较多,常伴有脓性黏液,患者多有发热、膨胀、腹痛及里急后重感。

4、血吸虫病

有疫病血液水接触史,常表现为慢性腹泻,大便呈脓血样或大便带血(夹杂其中)。

5、溃疡性结肠炎

发作期有腹痛、腹泻,常伴有里急后重感,大便一般为黏液脓血样便,重者会呈现血水样便。

6、肠套叠

排出黏液血便,常不含大便。

7、直肠癌

患者常表现为慢性腹泻,或有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样便,伴有里急后重感,经一般抗炎等治疗无效后,应考虑有直肠癌的可能。

8、结肠癌

大便变细,粪便伴有黏液脓血时,应怀疑是结肠癌的可能,少数患者仅表现为固定性的腹痛。

9、直肠、结肠息肉

直肠、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息肉时,变现为大便外附有新鲜血液,血液与粪便不相混为其特点。

10、胃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糜烂性胃炎等

分全部或部分呈现为柏油样。

1

喷溅/低落+无痛+鲜红=痔疮

痔疮是肛肠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不同时期的分内外痣和混合痔,均可能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严重时可能有喷溅血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表现。

2

无痛+血与粪便不混合+鲜红血=直肠息肉

直肠低位息肉的典型症状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便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当然,如果息肉位置高、数量多,有时血液也会与粪便相混。

3

擦拭/低落+便时疼痛=肛裂

肛裂患者的排便时疼痛会持续一段时间,同时伴有便血症状,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或擦拭时见血。

4

肿物+坠感+便秘+鲜红=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为有肿物自肛门脱出,随着脱垂感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门失禁,常有黏液流出,导致肛周皮肤湿疹、瘙痒。因直肠排空困难,常出现便秘,大便次数增多,呈羊粪状。黏膜糜烂,破损后有血液流出。

持续性排便困难+里急后重+便秘/腹泻+暗色便=直肠癌早期直肠癌多数无临床表现,但是随着大肠癌细胞的增长,到一定程度上就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样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症状,到后期,直肠癌会使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快速消瘦,甚至恶病质等症状。

5

排便困难+果酱式粪便+暗色便=结肠癌

结肠癌分左、右结肠癌,结肠癌早期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腹痛,稍后出现黏液便或黏液脓性血便。肿瘤溃烂、失血、毒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水肿等中毒等症状。

6

疼痛+里急后重+腹泻+呕吐+暗色便=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初表现可能有多种,血便腹泻是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其他症状有腹痛、便血、体重骤减、里急后重、呕吐等。偶尔表现为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功能障碍和皮肤病变。

发热则相对是一个不常见的症状,在大多数病人中变现为慢性,在少数病人中呈急性、灾难性爆发的过程。这些病人表现为频繁血便,最多可达每日30次的高热与腹痛。

7

腹泻+腹痛+暗色便=多发性肠息肉

多发性肠息肉又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多发性息肉与遗传、饮食、炎症刺激因素有关,且早期症状并不明显。

常见的症状有腹泻、腹痛、便血。便血常持续,后期伴有恶化反应。若继发感染,以上症状则加重,大便稀软、味臭、带有泡沫,有时带黏液脓血。也有便秘结伴里急后重感的症状出现。此外,若是位于直肠下端的大瘤体,则便后有可能脱出肛外,呈暗红色、乳头状肿物。

8

持续性疼痛+呕血+黑便=胃癌

早期胃癌患者,少数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疼痛与体重减轻则是进展期胃癌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

病人常有较为明显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部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会逐渐加重,食欲下降,乏力,易疲劳。

晚期胃癌患者常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

9

周期性上腹痛+黑便=胃溃疡

胃溃疡是非常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上腹部疼痛是其主要早期表现。

痛感多位于上腹部,其次也常出现在胸骨、剑突后。常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现上述状况。

不过有些患者也可能出现的不是上腹痛,而是以出血、黑便、胃穿孔等并发症状作为胃溃疡的首发病症。

10

呕血+黑便=急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发病较急,有可能导致突发上消化道出血。

表现为呕血及黑便,单独黑便的人比较少见。出血也常表现为间歇性,大量出血可能引起晕厥或休克、贫血,出血时还会伴有上腹隐痛不适或有触痛等感觉。

11

上腹部疼痛+饥饿感+黑便=十二指肠溃疡

上腹部疼痛的主动感觉是钝痛、灼痛、胀痛或者剧痛,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的时候隐痛不适。

典型的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能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如果出现出血,会引起黑便。

赞赏

长按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白癜风哪里能治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pwkh.com/bzbk/10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