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幽门螺杆菌惹的祸不全是要根除吗如果
幽门螺杆菌,简称HP,近年来在国内成为一个热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HP的感染率高达50%以上,而在我国这个数字还有可能更高,特别是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不少体检机构增加了幽门螺杆菌的检测项目,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一病菌,同时,也让不少人患上了“HP恐慌症”,更怕有胃癌隐患。
幽门螺杆菌感染虽然常见,但是大部分人终生不会出现疾病,只有一小部分感染的人可能会产生疾病。是否会得病可能和感染的细菌的类型,以及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有关,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需要治疗。层出不穷的研究进展、对幽门螺杆菌分型价值的探索、中外幽门螺杆菌致病的差异……还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在未来改变我们的诊治幽门螺杆菌的推荐。目前还是以平常心去对待,这份平常心对我们的胃肠道舒适同样有意义。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幽门螺杆菌不但存活在胃中,还可存活在唾液中,因此主要通过口-口途径传播,例如进食了被幽门螺杆菌污染的水或食物,或者从已感染者口腔经餐具、饭菜感染,还有接吻也可进行传播。
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都是共餐制,其实这就给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提供了温床。“比如互相夹菜,唾液中的幽门螺杆菌通过筷子附着在菜上面,如果食用则很容易被感染,此外在汤中用自己的勺子或筷子搅拌,也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其他人。
有研究显示,结婚3年以上的夫妻,如果一方有感染幽门螺杆菌,另一方则有80%、孩子有60%可能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与相关疾病
1.Hp与胃肠道疾病
目前已经确认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癌、MALT恶性淋巴瘤密切相关。慢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率超过90%。Hp通过定植于十二指肠内的胃化生上皮,引起黏膜损伤,并导致十二指肠溃疡形成。WHO(世界卫生组织)将Hp列为胃癌的第一级致癌因子,认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2.Hp与胃肠外疾病
Hp不仅仅与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且与多个系统疾病相关,如肝胆疾病(肝病高氨血症、脂肪肝、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病)、神经系统疾病(脑梗塞)、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血液系统疾病(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患胃癌?概率不高
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把幽门螺杆菌定义为一级致癌物,认定胃癌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直接联系,这也导致许多人认为感染幽门螺杆菌意味着会患上胃癌。但从临床统计来看,幽门螺杆菌主要与慢性胃炎相关,将近%的人会因此得胃炎,此外10%~15%的人在此基础上发展成溃疡性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不会恶变,而胃溃疡进展为胃癌的恶变率低于1%。
此外,胃癌的发生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饮食结构、环境污染和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幽门螺杆菌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而且多数患者幽门螺杆菌即使感染也不一定出现症状或在青少年时期自动免疫清除,因此不必过于恐慌。
根除幽门螺杆菌会降低胃癌风险吗?确实如此
数据显示,不管是高胃癌风险还是低胃癌风险,无症状感染者还是诊断早癌做完内镜手术的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都会让后续胃癌发病率下降。这个下降的比例总体上大约是34%。
目前更多的专家支持应该根据患者的相关病史和症状区别对待,判断是否需要根除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往往需要3~4种药物联合使用,其中药物中有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是把“双刃剑”,在杀死病菌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其它问题,例如导致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肝功能受损、皮疹及肠道菌群紊乱等。
如果本身没有症状,可不必治疗,但如伴有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胃癌术后、有胃癌家族史、长期使用消炎止痛药如阿司匹林、芬必得等,则必须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1)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口腔传播,据检测,日常生活使用的每双筷子上大约可存在~3个幽门螺杆菌,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和传染。
(2)提倡家庭内采用分餐制、公筷制,食具要注意消毒,避免接触感染。经科学检测发现,唾液内可以找到HP的踪迹,有些家长喜欢把食物嚼碎后喂给宝宝吃,这种习惯都增加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机会,应坚决杜绝。
(3)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预防胃肠道传染病一样,要把住病从口入关。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尽量吃经过高温加热的熟食,喝开水,生吃瓜果蔬菜时洗净、去皮,是直接影响幽门螺杆菌能否被带入体内的关键环节。
(4)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可能导致口气重,即口腔有异味,严重者往往还有一种特殊口腔异味,无论如何清洁,都无法去除。幽门螺杆菌可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而认真、仔细地刷牙是消除牙菌斑、预防龋齿最有效的方法。最好能做到每餐后刷牙,至少要做到早晚一次刷牙,餐后漱口,以减少进餐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可能。需注意更换牙刷,对病人的杯洗具按时消毒。漱口水要有杀菌功效,即其配方为化学药剂,如主要成份度米酚,麝香草酚或复方替硝唑液。
(5)杜绝生肉。有不少人喜欢吃三成熟的牛排,或是吃火锅时肉还没有烫熟就吃,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接触幽门螺杆菌的机会。
(6)没有感觉的人群也要定期检查。已经有亲属明确诊断Hp感染后,与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阳性率非常高,此时务必主动体检,及早治疗,以阻断Hp致癌之路。
(7)幽门螺杆菌感染常常呈现家族聚集的现象,所以为了有效的根除幽门螺杆菌,防止二次感染,则应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成员,避免感染其他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