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九

  来源:网络

  一、名词解释

  1、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metaplasia)

  ①胃炎;

  ②胃黏膜上皮或和腺体;

  ③杯状细胞、吸收上皮细胞、Paneth细胞等。

  2、革囊胃(linitisplastica)

  ①胃癌;

  ②胃壁癌细胞弥漫性浸润;

  ③胃壁增厚变硬、腔缩小、黏膜皱襞消失,似皮革。

  3、肝硬化(cirrhosisofliver)

  ①多种原因;

  ②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

  ③纤维组织增生及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肝小叶结构及血液循环途径改建并形成假小叶;

  ④肝脏变形、变硬。

  4、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rcinoma)

  胃癌组织仅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

  5、Barrett食管(Barrett,sesophagus)

  ①多种原因;

  ②食管下段黏膜鳞状上皮;

  ③胃黏膜柱状上皮。

  6、胃炎(gastritis)

  ①胃黏膜;

  ②各种炎细胞浸润。

  7、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bodyorCouncilmanbody)

  ①肝炎;

  ②单个细胞死亡(凋亡);

  ③胞质浓缩、胞核固缩以至消失;

  ④深红色、均匀、浓染的圆形小体。

  8、点状坏死(spottynecrosis)

  ①肝炎;

  ②一个或几个肝细胞坏死;

  ③炎细胞浸润。

  9、假幽门腺化生(pseudopyloricmetaplasia)

  ①胃体、胃底部腺体;

  ②似幽门腺的黏液分泌细胞。

  10、桥接坏死(bridgingnecrosis)

  ①肝细胞带状、融合性坏死;

  ②小叶中央静脉与门管区之间、二个小叶中央静脉之间或两个门管区之间;

  ③慢性中度和重度肝炎。

  11、毛玻璃样肝细胞(ground-glasshepatocyte)

  ①HBsAg携带者及慢性肝炎;

  ②光镜:肝细胞质呈嗜酸性微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

  ③电镜:内质网池内线状或小管状的HBsAg。

  12、碎片状坏死(piecemealnecrosis)

  ①慢性肝炎;

  ②肝小叶周边的界板肝细胞;

  ③肝细胞坏死、崩解;

  ④炎细胞浸润。

  13、肝纤维化(liverfibrosis)

  ①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

  ②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条索;

  ③纤维条索互相连接形成间隔;

  ④肝小叶结构未改建。

  14、假小叶(pseudolobule)

  ①纤维组织分割、包绕肝细胞团;

  ②肝细胞索排列紊乱;

  ③小叶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二个以上。

  15、蜘蛛状血管痣(spiderangioma)

  ①末稍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形似蜘蛛;

  ②肝功能障碍体内雌激素过多。

  16、小肝癌(smalllivercarcinoma)

  ①原发性肝癌;

  ②肝脏内单个癌结节直径<3cm;

  ③2个癌结节总和直径在3cm以下。

  17、进展期胃癌(advancedgastriccarcinoma)

  ①胃癌;

  ②癌组织浸及胃壁黏膜下层以下者。

  18、羽毛状坏死(featherynecrosis)

  ①肝细胞质内胆汁淤积;

  ②肝细胞坏死,胞质疏松呈网状、核消失。

  19、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degeneration)

  ①严重细胞水肿;

  ②细胞肿大呈球形,胞质透明。

  二、问答题

  1、简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①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质疏松化、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嗜酸性坏死、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等;

  ②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为主;

  ③间质反应性增生(包括Kuppffer细胞、间叶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和肝细胞再生。

  2、简述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

  ⑴病变特点:

  ①溃疡小,圆形、椭圆形,边缘整齐,底部平坦;

  ②溃疡底部分为四层,即炎性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层;

  ③可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合并症。

  ⑵临床表现:节律性的腹上区疼痛、反酸、打呃等。

  3、阐述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发生的机制及临床表现。

  ⑴发生机制:

  ①小叶下静脉受压;

  ②肝窦变窄和减少;

  ③肝动脉与门静脉间异常吻合支形成。

  ⑵临床表现:脾大、胃肠道淤血、腹腔积液,侧支循环形成。

  4、试以肉眼形态特点区别胃的良、恶性溃疡。

  ⑴良性溃疡(胃溃疡)

  ①外形:圆形或椭圆形;

  ②大小:溃疡直径一般<2cm;

  ③深度:较深;

  ④边缘:整齐、不隆起;

  ⑤底部:较平坦;

  ⑥周围黏膜: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⑵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①外形: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②大小:溃疡直径常>2cm;

  ③深度:较浅;

  ④边缘:不整齐、隆起;

  ⑤底部: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

  ⑥周围黏膜:黏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5、简述门脉性肝硬化时主要的侧支循环和合并症。

  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及破裂大出血,为常见死因。痔静脉丛曲张、破裂出血(便血)。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

  6、简述慢性胃炎的分类和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

  ⑴分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疣状胃炎。

  ⑵病变特点:胃黏膜变薄,腺体小、少,肠上皮化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幽门螺杆菌等。

  7、男性,50岁。肝区隐痛2年多,双下肢反复水肿8月,复发加重伴乏力、腹胀20天入院。2年多前开始不明原因出现肝区疼痛,为持续隐痛、伴鼻出血及刷牙后牙龈出血。体格检查:颈部和面部见多个蜘蛛状血管痣。右侧腹上区膨隆、叩痛,肝肋下未扪及,剑下4cm,质韧。脾大,腹腔积液征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入院后经保肝、利尿、支持等对症治疗。于入院后2周突发呕血,抢救无效死亡。尸体解剖发现:口、鼻腔内有血性液体,胃及空肠内约ml咖啡色液体,胃底食道下段静脉曲张,并见一破口,长约1cm。肝:体积小、质硬、表面为0.1cm~0.5cm不等的细小均匀的结节。镜下见肝小叶结构破坏,代之以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假小叶间纤维结缔组织内慢性炎明显,肝细胞广泛变性、小灶性坏死。脾:大、重g、暗红色,切面有较多血液流出。腹腔:各脏器无粘连,腹腔内有淡黄*色液体ml。其余各脏器除双肺胸膜广泛陈旧性粘连外,未见明显异常。

  1、请写出病理诊断和分析死亡原因。

  2、用脏器病变解释临床表现:鼻和牙龈出血、呕血、腹腔积液。

  1、病理诊断

  ⑴门脉性肝硬化

  ①食道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②胃及小肠内积血ml

  ③淤血性脾大

  ⑵陈旧性胸膜炎

  2、死亡原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所致失血性休克

  3、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降低→鼻、牙龈出血;肝硬化→门脉高压→腹腔积液、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呕血。

加入QQ群,与更多病理朋友同行: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那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zpwkh.com/jbyx/16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