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扩张综合症的特色疗法
乳腺导管扩张综合症的特色疗法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病程冗长、病变复杂而多样化的慢性乳腺病。过去对本病认识不足,曾用过多种名称:“静脉扩张肿”;“浆细胞性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闭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
而近年有学者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不是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必然过程,浆细胞性乳腺炎有其特征性的形态和临床表现,而将其作为乳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而中医称之为:“粉刺性乳痈”。是非哺乳期的最常见的一种非细菌性炎症。
中医理念和认识: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胃、肾、气、血关系最为密切,主要病机患者素有乳头凹陷畸形,先天肾气不足,复因肝气郁滞,营血不从,气滞血瘀,痰瘀凝结而成。先天肾气不足则固摄失权,肝郁气滞则气血为之逆乱,肝气不舒,郁结于胃,脾胃气机结滞,水湿失运,上浮于乳房。
实验室检查:
可行彩超、X线乳腺导管造影、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以及肿物切除后行病理学检查等来明确诊断。
一般治疗方式:
(1)乳管切除术:
早期患者,乳晕下导管普遍性扩张及乳晕下肿块伴乳头溢液者,其方法是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保留乳头,从乳头以下切除所有扩张导管,并楔形切除乳晕下的乳腺肿块组织。
(2)乳腺区段切除术:
肿块期:且伴有乳腺导管周围炎者。术中应将此区域所属大导管及肿块周围组织,从乳头起一并切除,以防止术后形成乳晕下囊肿、乳腺瘘管及乳头溢液。
()单纯乳腺切除术:
广泛病变期,肿块过大,特别是位于乳晕下与皮肤粘连形成窦道者。可行经皮下乳腺全切或乳腺单纯性切除术。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方案:
(1)内治:
内治可以调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
起病初期:宜疏肝解郁,活血散结为法,柴胡18g,郁金16g,香附9g,当归12g,生山楂0g,丹参18g,红花18,益母草20g,炮山甲12g,生薏米16g,白花蛇舌草0g,路路通12g,桃仁12g。
脓肿初期:乳晕部肿块增大,胀痛显著,形成脓肿,有波动感,出现怕冷、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治疗原则当以清热解毒,祛瘀消肿。
方以:银花20、连翘18、黄苓12、皂角刺12g,蒲公英0g,瓜萎15、赤芍15、半枝莲18、丹参18、生黄芪15g,炙僵蚕8g,路路通15g.
溢液期:红花20、连翘18、黄苓12、皂角刺12g,蒲公英0g,瓜萎15、赤芍15、半枝莲18、丹参18、生黄芪15g,炙僵蚕8g,路路通15g,茜草炭18g,泽泻16g,茯苓15g;
脓肿伴全身感染表现者:金银花20、连翘18、黄苓12、皂角刺12g,蒲公英0g,半枝莲18、丹参18、生黄芪15g,炙僵蚕8g,蒲公英0g,半枝莲15g。
(2)外治:
外治可以直接施治于病变部位,特别是用传统的挂线法或切开法治疗瘘管期病变,创伤小、痛苦少、效果好,患者较易接受。但是我们现在的治疗很少有瘘管形成的,一旦形成,直接20ml注射器冲洗,注射药物,并以乳炎膏药捻子引流,促进愈合。
中药外治法:
肿块初起,或局部伴有红肿者,可予以“罗氏乳炎膏”涂抹患处,清热解毒;并以“罗氏乳腺增生贴”,消肿散结;
肿块已成脓者,可适时行穿刺或者切开排脓,术后创口注意引流通畅。
穿刺法:
直接20ml注射器穿刺脓肿部位,生理盐水和高浓度的头孢等药液冲洗,并保留药液,并以引流橡皮条沾乳炎膏,从而达到祛腐生肌和引流作用,促进愈合。
挂线法:
适用于深层瘘管。挂线法作用缓慢而持久,组织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易于恢复。
挂线法的操作要领为:先用球头银丝自溃疡口探入管道,使银丝从乳头穿出,然后用丝线做成双套结,将橡皮筋线一根结扎在自乳头穿出的银丝球头部,再由乳头回入管道,从溃疡口抽出,
这样,橡皮筋与丝线贯穿瘘管管道两口,此时将扎在球头上的丝线与橡皮筋剪开(丝线暂时保留在管道内,以备橡皮筋线在结扎折断时,另引橡皮筋线作更换之用),
再于橡皮筋线下先垫以两根丝线,然后收紧橡皮筋,打一个单结,再将所垫的两根丝线,各自分别在橡皮筋线上打结处予以结缚固定,最后再抽出管道内上述保留的丝线,至此,挂线的手术操作完毕。
目前,医家多用橡皮筋线挂线,因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可自行收紧、切割。如使用丝线则应每2日紧线一次。在应用挂线法时,以达缓慢切割的目的。另外,在探查瘘管管道时,应避免人为造成假道,须认真仔细,手法轻柔。
管道切开或挂线后,均需局部换药。术后第2天,用乳炎膏塞在瘘道口防止内部未愈合而外部长口,外盖濮阳罗氏乳炎膏纱布;以后逐渐改用玉红膏或者其他提脓祛腐的药物;至脓腐已尽则予生肌散生肌收口。(但是一般不建议催乳师接手此类病人。)
预防:1、妇女应每年定期做乳腺检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经期和产褥期阴部的卫生。应注意保持乳头乳晕区的清洁,适当帮助清除分泌物,避免穿过紧的上衣和乳罩。
、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锻炼身体,多食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少食辛辣。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