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这是一种

文/荆晓丽儿科医师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幽门环肌肥厚增生、幽门腔狭窄导致不全梗阻,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依据地理、时令和种族,有不同的发病率。欧美国家较高,约为2.5~8.8‰,亚洲地区相对较低,我国发病率为3‰,以男性居多,男女之比约4:1到5∶1,有些地区甚至高达9∶1。多见于第一胎,占总病例数的40~60%。本病病因目前不清楚,有几种假说:肌层先天性发育异常、神经发育异常、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肌肉酶、血型等与发病有一定关系。

这些表现要当心

1.呕吐

  多出现于生后3~6周时,亦有更早的,极少数发生在4个月之后。呕吐是主要症状,最初仅是溢奶,接着出现喷射性呕吐。开始时偶有呕吐,随着梗阻加重,几乎每次喂奶后都要呕吐,呕吐物为黏液或乳汁,在胃内潴留时间较长则吐出凝乳,不含胆汁。少数病例由于刺激性胃炎,呕吐物含有新鲜或变性的血液。在呕吐之后婴儿仍有很强的求食欲,如再喂奶仍能用力吸吮。未成熟儿的症状常不典型,喷射性呕吐并不显著。

  2.消瘦

  随着呕吐的加剧,由于奶和水摄入不足,体重起初不增,继之迅速下降,尿量明显减少,数日排便1次,量少且质硬,偶有排出棕绿色便,被称为饥饿性粪便。由于营养不良、脱水,婴儿明显消瘦,皮肤松弛有皱纹,皮下脂肪减少,精神抑郁呈苦恼面容。发病初期呕吐丧失大量胃酸,可引起碱中毒,呼吸变浅而慢,并可有喉痉挛及手足搐搦等症状,后期脱水严重,肾功能低下,酸性代谢产物潴留体内,部分碱性物质被中和,故很少有明显碱中毒者。严重营养不良的晚期病例已难以见到。

  3.胃蠕动波,右上腹坚硬橄榄样肿物

  腹部检查时要置于舒适的体位,可躺在母亲的膝上,腹部充分暴露,在明亮的光线下,喂糖水时进行观察,可见到胃型及蠕动波,其波形出现于左肋缘下,缓慢地越过上腹部,呈1~2个波浪前进,最后消失于脐上的右侧。检查者位于婴儿左侧,手法必须温柔,左手置于右肋缘下腹直肌外缘处,以食指和无名指按压腹直肌,用中指指端轻轻向深部按摸,可触到橄榄形、光滑质硬的幽门肿块,1~2cm大小。在呕吐之后胃空虚且腹肌暂时松弛时易于扪及。偶尔肝脏的尾叶或右肾被误诊为幽门肿块。但在腹肌不松弛或胃扩张时可能扪不到,可置胃管排空后,喂给糖水边吸吮边检查,要耐心反复检查,据经验多数病例均可扪到肿块。

确诊依据

1.出生后3周出现进行性加重呕吐。

 2.右上腹可触及橄榄状肿物。

 3.B超示幽门部肿物,幽门肌层厚度≥4mm,幽门管长度≥18mm,幽门管直径>15mm。

 4.X光示不完全性幽门梗阻。

及时治疗是关键

  外科治疗 

采用幽门肌切开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治程短,效果好。

  内科治疗 

内科疗法包括细心喂养的饮食疗法,每隔2~3小时进食1次,定时温盐水洗胃,每次进食前15分钟服用阿托品类解痉剂配合进行治疗。这种疗法需要长期护理,住院2~3个月,很容易遭受感染,效果进展甚慢且不可靠。目前仅有少数学者仍主张采用内科治疗。

  本病由于反复呕吐而出现脱水,营养不良。因此,视病情程度给予补充电解质、静脉营养,体质极差者可用人体白蛋白纠正酸碱失调,合并肺炎或手术应用抗生素。

文章出自《妈妈宝宝》杂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癜风哪家医院治疗好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pwkh.com/ysph/13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