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论坛大半夏汤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半夏半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半升,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1、反胃、朝食暮吐、呕吐物多涎沫。2、心下痞硬、大便干燥、形容枯憔。3、舌质淡红,苔薄腻或厚腻。

1、《金匮玉函经二注》:阳明,燥金也,与太阴湿土为合。腑脏不和,则湿自内聚,为痰为饮,燥自外款,为胃脘痛;玄府干涸,而胃之上脘尤燥,故食难入,虽食亦反出也。半夏解湿饮之聚结,分阴阳,散气逆;人参补正;蜜润燥;以水扬之者,《内经》云:清上补下,治之以缓,水性走下,故扬以缓之;佐蜜以润上脘之燥也。

2、《金匮要略心典》:胃反呕吐者,胃虚不能消谷,朝食而暮吐也。又胃脉本下行,虚则反逆也。故以半夏降逆,人参、白蜜益虚安中。东垣云:辛药生姜之类治呕吐,但治上焦气壅表实之病,若胃虚谷气不行,胸中闭塞而呕者,惟宜益胃推扬谷气而已,此大半夏汤之旨也。

3、《古方选注》:大半夏汤,通补胃腑之药,以人参、白蜜之甘,厚于半夏之辛,则能兼补脾脏,故名其方曰大。以之治胃反者,胃中虚冷,脾因湿动而不磨谷,胃乃反其常道而为朝食暮吐。朝暮者,厥阴肝气尽于戌,旺于丑也,宿谷藉肝气上升而乃吐出。主之以半夏辛温利窍除寒,人参扶胃正气,佐以白蜜扬之二百四十遍。升之缓之,俾半夏、人参之性下行不速,自可斡旋胃气,何患其宿谷不消,肝气僭升也乎?

4、《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此反胃即脾阴不濡,胃气独逆,今之膈食病足矣,或粪如羊屎,或吐后微带血水。用半夏降冲逆,即是降胃,用参、蜜滋脾液以濡化水谷,则肠润谷下。

1、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诉的疾病,如反复发作的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贲门痉挛、贲门失弛缓症、幽门梗阻(水肿、痉挛、狭窄)、胃癌、胃扭转、放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妊娠呕吐等。2、习惯性便秘、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声音嘶哑等病兼见恶心欲呕或呕吐,且病程较长,形体消瘦有运用本方的机会。

[经验参考]本方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胃反为经典主治。“胃反”是古代病名,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消化道梗阻。如张谷才治疗一例不完全性幽门梗阻患者,症见口干思饮,形体消瘦,呕吐不食,食则良久叶出,夹有痰饮,大便十余日未行.病程2日余。精神委靡,言语无力。舌质淡红而干,脉细弱。投以大半夏汤原方,少量多次,频频饮服,3剂后呕止便通(浙江中医杂志.;4:)。后吐医家还把本方发挥运用于非梗阻性呕吐.如朱进忠用本方治疗一男,38岁,食后即吐四年多,珍为神经性呕吐,久治不效。其叶均发于食后,不恶心,不反酸,吐物为食物和粘液、舌苔白,脉弦滑重按无力。子大半夏汤2剂呕吐即止,10剂痊愈(《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所主的呕吐,其呕吐物既可以是发酵的食物,也可以是粘涎,不必局限于经文。“嗝噎”虽然不—定呕吐,但其病机也是梗阻,因此,有时也可借用本方。如《医宗必读》载李中梓治一女,忧怒之余,得食则噎,胸中隐隐痛,脉紧且滑。李氏初用二陈加姜汁、竹茹四剂,病不减,改用大半夏汤,服四剂胸痛止,又四剂噎减,服二十剂而安。《皇汉医学》载吉益东洞治一二十余岁男子,嗝噎已两年许,十日五日必发胸腹胀满,浑身不适。作大半夏汤,饮辄随吐,每吐必系粘痰,八九日,药始得下,饮食不复吐。出入二月许,痊愈,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本方证是以梗阻性呕吐作为主证。使用本方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经验呢?让我们接着往下探讨。长期的呕吐必将导致营养障碍,出现气阴两虚证。《张聿青医案》载用本方治疗口吐涎沫、口渴、舌萎苔黄,属气阴两虚者。气阴两虚除了口渴、舌萎苔黄外,还表现为形体枯稿、大便干结、脉无力等。所以本方用人参益气养阴;用白蜜润肠通便。这无疑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用方思路,即从体质来辨证。安徽天长名医龚士澄用本方加五味子、胡核肉、麦冬治疗虚喘验案2则,均为年过五旬患者,且病程长,形色枯瘦,气短,大便燥硬,白汗,饮食喜稀恶干(《临证方药运用心得》)。龚氏的经验虽然与呕吐无关,但却提示了使用本方的常见体质。因为形体消瘦,更容易出现心下痞硬。《外台秘要》就明言“大半夏汤治呕而心下痞硬者”。《三因方》说本方“治心气不行,郁生痰涎,聚结不散,心下痞硬,肠中沥沥有声”。《圣济总录》说本方“治霍乱逆满,心下痞塞”。由此可见,心下痞硬是本方证的重要腹证,这也符合仲景用人参的规律。古今医疗条件不同,在今天,消化道梗阻可以经胃肠外给子营养,而兄能够尽早手术,因此,“胃反”用本方的机会已经不多了。而高年体衰及其他疾病,如手术后、放疗和化疗后出现的消耗性体质则不断增多,致使本方应用的方向也在悄悄发生改变。中医之道博大精深,对于大半夏汤的运用,远不止如上所述,至于它能发挥多大的能量,只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长按







































湖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湖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pwkh.com/ysph/13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