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rseofone学习健康
健康
HEALTHASSESSMENT
一本正经
评估
腹部检查重点知识梳理
01
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
腹部体表标志
SUMMER
1、腹部的上界:也就是肋弓下缘。由8、9、10肋软骨和11、12浮肋构成
2、剑突:胸骨体的下端。构成腹部体表标志的上界之一
3、腹上角:也称胸骨下角。是指左右肋弓在胸骨下端交汇所形成的角,相当于横格的穹窿部。正常为70—度
4、脐:腹部的中心
5、腹中线:胸骨中线向下延续的部分,也是腹部四分法的垂直线
6、髂前上棘:腹部平卧位最突出的地方,时髂嵴向前突出的点,液腹部九分法常用的标志之一,也是骨髓穿刺常用的部位
7、腹股沟韧带:腹部体表的下界,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的连线处,是定位股动脉、股静脉的标志
8、耻骨联合:两侧耻骨所形成的纤维性联合,构成腹部的下界
9、腹直肌的外侧缘:两侧腹直肌的外侧缘相当于两侧锁骨中线在腹部的延续
10、肋脊角:第12肋与脊柱椎体之间的夹角,其深面是肾脏,肋脊角有叩击痛是常提示肾脏有病变。
腹部九分区SUMMER
九分法是指通过两侧肋弓下缘连线和两侧髂前上棘连线各划一条水平线,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各划一条垂线,四条线相交将腹部划分为井字形的九个分区,即左、右上腹部,左、右侧腹部,左、右下腹部,以及上腹部、中腹部(脐部)、下腹部(耻骨上部)。
02
腹部检查
视诊
SUMMER
腹部视诊时,被评估者应取仰卧位,暴露全腹,评估者站在被评估者右侧,一般自上而下按一定顺序全面视诊。腹部视诊的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及胃肠型和蠕动波等。
1、腹部外形
腹部外形异常包括腹部膨隆及腹部凹陷两种,每种又含有全腹和局部两种情况,其中全腹膨隆和全腹凹陷是掌握的重点,尤其蛙腹、尖腹、舟状腹还应掌握概念。
2、腹壁静脉
腹壁静脉曲张包括3种情况:门静脉高压显著时,于脐部可见一簇曲张静脉向四周放射,如水母头状,常可在此处听到静脉血管杂音。曲张静脉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经脐孔而入腹壁浅静脉流向四方。下腔静脉阻塞时,曲张静脉大部分在腹壁两侧,有时在臀部及股部外侧,脐以下的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也向上;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或胸壁的浅静脉曲张血流均转向下。
3、胃肠型和蠕动波
胃肠型和蠕动波检查是指通过检查胃肠型产生的蠕动波来判断相对应病征的辅助诊断,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扩张,呈现出的轮廓。若同时伴该部位蠕动增强,可看到蠕动波。蠕动波是指肠蠕动过程中呈现的波浪式运动。由于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肠产生阵发性。有时这种蠕动波自右向左,称逆蠕动波。小肠梗阻时蠕动波多见于脐部,方向不一。腹壁松弛菲薄的多产妇及消瘦者也可见到蠕动波。发生肠麻痹时,蠕动波消失。脐部出现肠蠕动波见于小肠梗阻。严重梗阻时,脐部可见横行排列呈多层梯形的肠型和较大肠蠕动波。结肠梗阻时,宽大的肠型多出现于腹壁周边,同时盲肠多胀大呈球形。
听诊
SUMMER
腹部听诊内容主要有肠鸣音、振水音、和血管杂音。
1、肠鸣音
肠鸣音听诊至少1分钟,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肠鸣音异常包括肠鸣音活跃、亢进、减弱、消失四种情况。
异常肠鸣音包括:①肠鸣音活跃:肠鸣音每分钟超过10次,音调不特别高亢,见于急性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等。②肠鸣音亢进:肠鸣音次数多且呈响亮、高亢的金属音,见于机械性肠梗阻。③肠鸣音减弱:肠鸣音次数明显少于正常,甚至数分钟才能听到1次,见于便秘、低钾血症及胃肠动力低下等。④肠鸣音消失: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且用手叩拍或搔弹腹部仍无肠鸣音,见于急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后或麻痹性肠梗阻。
2、振水音
正常人餐后或饮入多量液体时,可出现振水音,但若在空腹或餐后6到8小时以上,仍有此音,则提示,胃内有液体潴留,见于胃扩张和幽门梗阻。
叩诊
SUMMER
重点叩诊内容包括全腹、肝上界、肝下界、胆囊、移动性浊音。
1、肝界的叩诊
正常肝上、下界匀称体型者的肝脏在右锁骨中线上,上界为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二者之间距离为肝上下径,约9-11cm;在右腋中线上,其上界为第7肋间,下界相当于第10肋骨水平;在右肩胛线上,其上界为第10肋间。矮胖体型者肝上下界均可高出一个肋间,瘦长体型者则可低一个肋间。
异常结果:肝上、下界改变有以下几种变化。
(1)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脓肿、肝炎、肝淤血和多囊肝等。
(2)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暴发性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和胃肠胀气等。
(3)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者,多由于肝表面覆有气体所致,是急性胃肠穿孔的一个重要征象,但也可见于腹部大手术后数日内、人工气腹后、间位结肠(结肠位于肝与横膈之间)、全内脏转位等。
(4)肝浊音界向上移位:见于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及气腹鼓肠等。
(5)肝浊音界向下移位: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等。
2、移动性浊音
评估者自腹中部脐平面开始叩向左侧至出现浊音时,板指固定不动,嘱被评估者右侧卧,再度叩诊,如呈鼓音,即为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腹腔内游离腹水达毫升以上。
触诊
SUMMER
1、触诊方法:
嘱患者仰卧位,头低枕,两手平放身体两侧,两腿屈起并稍分开,张口做腹式呼吸运动,使腹肌放松,检查肝脾时可分别用左右侧卧位,检查肾脏可用坐或立位。检查者位于患者右侧,触诊手法应柔软,由浅入深,从健康部位开始,渐移向病变区域,一般先从左下腹部开始,循逆时针,由下而上,先左后右,按各区仔细触诊。据检查部位和目的的不同,可用浅部或深部触诊法,触诊的内容包括,腹部皮肤弹性,皮疹颜色及加压后变化,腹壁静脉血流方向,结节的深浅,固定和触痛情况,腹壁紧张度,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包块,液波震颤及肝脾等腹腔脏器情况。
2、主要触诊内容
(1)腹壁紧张度;
(2)压痛及反跳痛(麦氏点,反麦氏点,腹部任意选取一点);
(3)脏器触诊:肝脏、胆囊、脾脏、肾脏、膀胱、胰腺;
(4)腹部包块:正常腹部可触及的包块及异常包块。
看的内容是像刻章一样映在你的小脑袋瓜里
还是注水一样一边看一遍漏呢?(哈哈)
来个自测题巩固一下吧!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大量腹水患者仰卧时,腹部外形呈
蛙腹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2.腹部叩诊鼓音范围明显增大,见于
胃肠高度胀气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3.测量脾脏肿大时,II线是
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4.患者,女性,56岁,因右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4小时入院,评估时发现胆囊肿大有明显压痛,可能为
急性胆囊炎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5.某病人,突感上腹剧痛,体检腹式呼吸消失,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呈板状,肠鸣音及肝浊音界消失,应考虑为
消化性溃疡穿孔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6.患者男,35岁,腹部剧烈绞痛5小时,伴呕吐,不排气,腹胀。腹部查体可闻及金属音,肠鸣音8次/分,该患者最能的诊断为
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马上六月份啦,期末考试也一天天接近啦
大宝们要记得合理安排学科复习与休闲活动哦
祝大家期末稳过过过~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