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呕吐,这些知识太重要了

今天,阳阳妈妈要来和大家聊一聊“小儿呕吐”。

似乎,宝宝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呕吐,而且,有的孩子,还经常呕吐!呕吐,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是如此的常见!

说到这里,阳妈想起小时候学的一篇课文,文章名字似乎叫“一颗豆瓣的旅行”,讲述了人类消化道的组成和特点。现在,很多人对于成人消化道,都有初步认识,可是,对于小儿消化道,他们却了解很少!人类的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由口—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在小儿,食管长度只有12厘米左右(一根冰棍棒的长度)。而新生儿的胃容量只有30-60毫升(一奶瓶底儿的容量),3个月时,约90-毫升,1岁时,只有~毫升(约半瓶矿泉水的体积),5岁时才能到达毫升左右(约1.5瓶矿泉水的体积)。宝宝的胃发育的还不完善,胃的上口(贲门)松弛,可是胃的下口(幽门)发育的又相对较好,这种发育的不平衡,就非常容易发生由于幽门痉挛,从而把食物推出胃的上口,再从短短的食管吐出来。同时,小儿的胃,有点像一个放倒的酒瓶子(在成人,这个酒瓶子已经扶起来了。),位置比较平,所以,胃里的食物,就更容易自己流出或者被吐出来。以上这些发育的特点,注定了孩子的很多表现和成人很不同。于是在大人看起来很严重、很不平常的问题,其实在宝宝身上发生着,却如此的合情合理。

阳妈在此跟大家聊“小儿呕吐”的主要目的,是想帮助大家解释困扰已久的问题,那就是,我孩子的呕吐,是病了吗?

在小儿,呕吐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种类型:

1、生理性呕吐:多见于这几种情况。

“溢乳”:由于宝宝胃小、胃的位置相对水平,胃上口松弛,食管短。于是,吃多了,打嗝,体位变动等,都会造成“这个开着口的酒瓶子里的酒流出来!”阳妈说是流出来,想表达的意思是,流出来是自然的,宝宝并不会有任何痛苦,而且,随着宝宝胃内空气的排出,宝宝会更加舒服。对于用奶瓶喂养或者吃奶比较急的孩子,当空气排出后,妈妈可以继续再哺喂宝宝一些奶,因为宝宝可能还没有吃饱!

“刺激性呕吐”:非常常见。当给宝宝喂不喜欢吃的东西时,吃饭吃的过急时,喂饭时勺子伸入嘴巴太深时,剧烈哭闹后、宝宝饭后剧烈活动以及任何能够刺激到宝宝咽部“恶心”反射的时候,宝宝都可能会呕吐。这时候,细心的妈妈们会观察宝宝在发生呕吐之前,都有明确的刺激宝宝“咽反射”或者增加腹部压力的过程。吐完,宝宝没有其他的不适,照样正常玩耍,吃东西。有以上症状的宝宝,很可能会经常有这种呕吐症状发生,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妈妈不需要为此焦虑,随着宝宝长大,这些现象都会逐渐消失的。

“咽下综合征”:见于新生儿出生后1-2天,孩子可能发生频繁呕吐,这是因为宝宝咽下过多的羊水造成的。这种呕吐往往表现为还没有开奶,就开始呕吐,吐出的物质为粘液泡沫样,甚至可以有墨绿色或者咖啡样的物质,喂奶后,宝宝呕吐可能加重。在这个过程中,宝宝虽然呕吐,但是无呛咳,无发热,胎便正常排出,一般状况较好。摸摸宝宝肚子,肚子也比较软,也看不到明显的腹部异常膨胀和蠕动。这种情况,往往不需要处理,随着孩子消化道内的羊水的排出,在1-2天内会自行缓解。但是,宝宝出生后如果没有胎便排出,又伴随严重呕吐,高度怀疑消化道有畸形,需要手术解决。

2、普通呕吐:

这种呕吐是急性发生的,宝宝吐之前会有明确的恶心的动作,不是外力刺激咽喉部引发的恶心,而是宝宝自己感觉到的恶心。在恶心之后,孩子可能会把胃里所有的东西全部吐出来。这样的呕吐,可能会连续发作,严重时,由于大量胃内容物排出和剧烈刺激,会造成宝宝吐出咖啡样(出血)或者黄绿色(胆汁)的物质或发生由于脱水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这种呕吐往往都是疾病的伴发症状,肯定会有别的表现的。呕吐原因往往和各种感染、胃肠道疾病直接相关。在此阳妈说的感染,不仅仅局限于胃肠道的感染,宝宝全身的感染都会引起这种呕吐!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扁桃体炎、鼻窦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炎),中耳炎,胃肠炎,肝炎、阑尾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等,都会引起孩子呕吐!但是,这时候,呕吐就不会是简单、独立的一个症状了,肯定会伴发别的问题了。比如感冒会流鼻涕,中耳炎会耳朵疼,阑尾炎会肚子疼,泌尿系感染会有发热、尿频、血尿等。胃肠道的其他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炎等,也都可能发生这种呕吐,这时候宝宝可能还会伴随腹痛,腹胀,厌食,打嗝,等胃肠道的其他症状。妈妈们需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多种合并的异常表现,才能对于这种急性的呕吐做到初步鉴别,让宝宝得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3、反复性呕吐:

这种慢性反复性呕吐,可见于多个系统疾病。所以,一定要找对病因治疗。在此,阳妈列出几种比较常见的导致反复性呕吐原因的疾病特点。

“胃食管反流病”

这些孩子因为频繁的反流,引起了一系列食管、胃、生长发育的问题。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小婴儿除了反复呕吐外,还可能有拒食、易激惹、哭闹、弓背、反复咳嗽、反复喘息、吸入性肺炎等。而在于学龄和学龄前儿童,则除了反复呕吐外,孩子会诉说自己反胃、反酸、胃痛、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消化道以外的症状还可能涉及慢性咳嗽、哮喘、肺炎、气管炎、龋齿等。

过敏:

近几年,随着“过敏性疾病”的增加,这种呕吐现象在小儿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很多小婴儿的牛奶蛋白过敏、母乳过敏、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等,这些过敏的孩子除了反复呕吐外,还可以表现为湿疹、腹泻、便血、腹痛等。由于表现并不典型,所以,这些过敏的孩子经常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导致病情反复。阳妈的两个孩子,都是反复呕吐,腹泻,呕吐严重到,根本不能平卧。多少个日夜,阳阳都是在阳妈胸前趴着睡觉,而阳妈是靠在沙发上睡觉。很庆幸,遇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儿科老专家的诊治,不然,阳妈估计到现在,还在痛苦中度过。

再发性呕吐:

这是一种周期性呕吐,属于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一种,主要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这样的孩子,反复发作性呕吐持续多年,青春期后可自行停止。这种疾病表现为刻板的呕吐发作,每日吐数次到数十次,一年内可发作多次,发作间期,孩子一切正常。因为呕吐严重,孩子可能会伴发由呕吐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比如胃液大量丢失带来的水、电解质紊乱,胃、食管粘膜撕裂,出血。这些孩子似乎还有家族倾向,发作期间,可能伴随高血压,偏头痛,眼睛怕光,眩晕等症状。

4、喷射性呕吐

这种呕吐在发作前,大多无恶心,大量胃里的食物自口腔甚至鼻孔剧烈喷出。小婴儿吃奶时吞入大量空气后,可能发生。但如果是发生疾病,在外科范畴,多见消化道梗阻,如胃扭转,幽门梗阻等。在神经科范畴,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肿瘤。疾病状态下发生这种呕吐,常常会伴随发热、精神萎靡,腹痛等,所以妈妈们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因为呕吐本身不是疾病,只是一个表现而已。妈妈们居家需要初步区分是生理性呕吐还是宝宝发生了疾病!阳妈一再强调,如果呕吐的同时,还伴随有其他的症状,这就高度提示,宝宝可能生病了,需要及时就医。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症护理:

当宝宝发生呕吐时,我们不可能制止呕吐的过程,妈妈们能做的是,要避免呕吐物被孩子误吸入到气管从而引发的吸入性气管炎、肺炎。对于小婴儿,防止生理性呕吐的有效方法是“拍嗝”,并且,吃奶后竖着抱宝宝0.5~1小时后再放下孩子。对于反流严重的宝宝,睡觉时可以将孩子上半身适当垫高,同时采取右侧卧位。当平卧的宝宝一旦发生呕吐,要立刻将孩子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被误吸入气管。对于大孩子,要把头放适当高位置,并及时清除口腔里的呕吐物。

饮食护理:

如果呕吐轻微,可以正常给宝宝进食,但要防止脱水。防止宝宝脱水的家庭护理方法,可参考阳阳妈妈文章“补水神器,口服补液盐,腹泻宝妈妈必读”。对于严重呕吐的宝宝,则应短期禁食4~8小时。因为脱水严重时,会更加重宝宝呕吐,如果口服补液效果不佳,一定要选择静脉补液。

以上内容,是阳妈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呕吐是宝宝的常见表现,应很多妈妈的要求,阳妈将所有能够查阅到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各位妈妈能有帮助。

在“阳阳妈妈育儿经”







































北京治疗白癜风优势
北京看白癜风的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pwkh.com/bzbk/53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