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吐奶,妈妈应警惕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
年1医院超声科开展新生儿消化系统新项目检查近一年来效果显著,为广大新生儿及婴幼儿筛查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做出很大贡献,为儿科医生对新生儿及婴幼儿的查找病因及其诊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辅助诊断!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hypertrophicpyloricstenosis,CHPS)是新生儿、婴幼儿期常见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由于幽门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机械性幽门梗阻。
CHPS临床主要表现为:由于幽门先天性肥厚增生导致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上消化道不完全性梗阻症状就是呕吐,也是新生儿呕吐常见原因之一,一般生后2-4周,少数生后一周,也有延及3-4个月才发生呕吐的,开始是溢奶,以后逐渐加重,为喷射性呕吐,大多数吃奶不到半小时即有呕吐,吐物为带凝块的奶汁,少数可因胃粘膜出血带有咖啡样呕吐物,吐后孩子有饥饿感,想吃奶,此病在腹部可是蠕动波,在右上腹可及花生果大小的硬块。
近年来超声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该方法安全,简便易行,图像清晰,易于识别。由于新生儿及婴幼儿腹壁波,超声应用高频探头可以清晰显示幽门管形态,幽门肌增生的程度,以及胃内容物的滞留,胃蠕动情况,可以准确测量幽门肌厚度及幽门管的长度和直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超声诊断:
①胃窦幽门部胃壁呈弥漫性对称性增厚,以肌层低回声为主,分布尚均匀,横切面呈“靶环”征,纵切面中央为强回声,周边为均质的低回声,呈“鸟嘴样”或“宫颈征”;
②增厚的胃壁厚度大于4mm,长度大于20mm;
③幽门管腔明显变窄约2~3mm,呈狭长的强回声,胃内容物通过受阻,胃腔扩张,内可见较多的内容物回声,胃蠕动增强,并可见逆蠕动;
④饮乳后的部分患儿可见极少量乳汁通过狭窄的幽门管
经典病例超声图像
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有较强的特异性,不需要服用造影剂,易于患儿及家属接受,超声对其准确诊断符合率达95%以上,能直观地显示胃幽门管肌层厚度及幽门管狭窄的程度,了解幽门梗阻的情况,同时又简便、安全、无创伤性,重复性强,因此,超声可作为疑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手术之后还可以分阶段做术后观察。
医院四维、三维超声预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