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手术麻醉后恶心呕吐怎么回事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一下“术后恶心·呕吐”的小知识。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不就是吐一吐而已么?很多人手术后都会吐啊?......

我想大家每个人,都经历过“恶心呕吐”的滋味吧......(此处省略50字)

如果只是恶心或是轻微的呕吐,对于患者来说,可能只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

但是如果恶心,呕吐的症状严重,会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后果。

例如:

1.呕吐会丧失大量胃液,会导致机体电解质丢失,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呕吐的过程,有可能会导致呕吐物进入呼吸道,造成误吸,吸入性肺炎......

3.呕吐的动作,不利于手术伤口愈合。而且可能使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

4.恶心呕吐也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

一,那为什么术后容易发生恶心呕吐呢?

从三方面分析一下原因:

(一)患者因素:

1.女性发生率高。

2.吸烟比非吸烟者发生率高。

3.术前有焦虑,异常的精神紧张发生率高。

4.术前禁食水不严格的。(详见禁食水课程)

5.有过术后恶心呕吐病史的患者或者晕动症史,再次发生的几率增加。

(晕动症:即晕车病、晕船病、晕机病和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所致疾病的统称)

(二)手术因素:

1.长时间手术(90~分钟发生率增加10%~46%)

2.某些手术类型(腹腔镜手术、胃肠道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眼科斜视矫形术、妇产科手术和头面部整形手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也可能较高。

(三)麻醉因素:

1.使用吸入麻醉药

2.术中或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是麻醉导致术后恶心、呕吐的主要因素

(以上因素可以相互叠加,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

二,一般的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则:

首先确定患者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的风险,对中危以上患者采取有效的方法和药物进行预防。

(一)去除基础病因:

1.包括适当术前禁食(不少于6h);

2.对消化道梗阻患者术前插入粗口径胃管单次抽吸或持续引流,对术中胃膨胀患者应在手术结束前放入大口径胃管一次性抽吸,抽吸后拔除胃管以减少胃管刺激和返流。

(二)对于高危病人的麻醉选择包括:

气管插管选用带套囊导管,麻醉用药选用短效阿片类药物如瑞芬太尼,术中足量补液,避免脑缺氧缺血。

对饱胃、幽门梗阻或高位肠梗阻病人,应于麻醉诱导时请助手压迫环状软骨,以闭锁食管入口,防止呕吐误吸。

因麻醉和手术都可使胃排空时间明显延迟,如病人处于饱胃状态,随时都可发生呕吐误吸,对病人始终是极大的隐患。为防止麻醉药及胃肠手术术后呕吐,可给适当量舒必利、甲氰氯普胺或昂丹司琼。

全身麻醉后病人应采取半俯卧位以防止误吸意外。

(三)选择抗呕吐药物及给药时间

临床防治效果判定的金标准:是达到24h有效和完全无恶心呕吐。

1.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用药的防治作用优于单一用药,作用相加而副作用不相加。5-HT3受体抑制药(昂丹司琼、多拉司琼、格拉司琼和托烷司琼等)、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或氟哌啶醇是预防PONV最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药物。

2.无术后恶心呕吐险因素的患者,不需要预防用药。对低、中危患者可选用上述一或两种药物预防,对高危患者可用二至三种药物组合预防,如果预防无效应加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

3.对未预防用药或预防用药无效的术后恶心呕吐病人提供止吐治疗

4.病人离开麻醉恢复室后发生持续的恶心和呕吐时,首先应进行床旁检查以除外药物刺激或机械性因素,包括用吗啡进行病人自控镇痛、沿咽喉的血液引流或腹部梗阻。在排除了药物和机械性因素后,可开始止吐治疗。

注意:

如果已预防性用药,则治疗时应换用其它类型药物。

如果在三联疗法(如5-HT3受体抑制药、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或氟哌啶醇)预防后病人仍发生PONV,则在用药6h内不应重复使用这三种药物,应换用其他止吐药。如果PONV在术后6h以后发生,可考虑重复给予5-HT3受体拮抗药和氟哌利多或氟哌啶醇,剂量同前。不推荐重复应用地塞米松。

供稿手术室

鱼台县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咨询

24小时值班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zpwkh.com/jbyx/13418.html


当前时间: